第二次人口轉型理論(Second Demographic Transition, SDT)指出隨著高等教育的擴張以及個人主義的興起,在人口學特徵上將會出現「晚婚」、「晚生/不生」、「離婚率提高」以及「終生不婚率提高」。對於人口學者來說這可能是需要處理的人口問題,攸關著人類群體再生產。不過小編認為這同時也意味著在當代,所謂家庭與親密關係已經出現了重大的轉變。今天就讓小編與您聊聊「志願單身」(voluntary singlehood)!
小編大學最後一個學期修了一門研究所的研討課程「非常規家庭專題研究」,在課程中教授與研究生們一起針對「志願單身」主題進行深度探討,包含:為什麼會有人選擇終生保持單身?終生保持單身將可能面臨社會與法律上怎麼樣的歧視?我們如何從志願單身現象的興起重新反思我們原先對「家庭」與「親密關係」的想像?
志願單身成為最近家庭研究學界越來越關注的議題,小編對於這個主題的興趣讓我讀了好多本非常好的作品,像是社會心理學家Bella DePaulo的知名作品《單身,不是你想的那樣!》或是Rebecca Traister的《單身,不必告別:獻給所有正要踏進婚姻、離開婚姻,和不考慮婚姻人們的箴言》以及最近中譯本剛問世的Aimee Lutkin《寂寞狙擊:單身真的錯了嗎?一位獨身女性臥底婚戀市場,探詢寂寞與愛的交友實錄》在這個「愛最大」的時代,我們該如何向世界宣稱「我單身,但我很富足快樂。」
Aimee Lutkin就問道「到底何時才能夠說,我會永遠一個人?」這是對於現在交友軟體與各種戀愛節目大行其道現象的一記重拳,就像Bella DePaulo書裡整理的對於單身者錯誤的迷思,不進入婚姻、不交男女朋友並不意味著孤單,單身者的人生並沒有缺少什麼?我們擁有非常豐富的朋友圈,有關係非常好的家人能夠互相支持,甚至在常去的幾間餐廳裡,能夠遇到許多志同道合的饕客一起聊天。單身的生活並不寂寞,因為寂寞從來就與是否有男女朋友或是是否進入婚姻無關。婚姻與戀愛關係並不是防止寂寞的護身符。
當家庭與親密關係因為社會結構的轉變而變得不穩定時,我們因此能夠進一步思考在不穩定又充滿風險的現代社會,家庭與戀愛關係究竟扮演著怎麼樣的腳色?比起用各種不同的管道,形形色色的交友軟體、各式戀愛節目鼓勵大家盲目地進入戀愛關係,號稱這就能解決當代人們心中的寂寞與空虛,不如大喊一聲「停!」讓我們靜下來思考我們究竟要的生活是什麼樣子?不斷鼓吹戀愛並製造單身者的焦慮並不是解決寂寞的方法。沒有什麼事情是人生中一定必須發生的事,就像進入戀愛關係、結婚、生子,這都不是每個人一生必須經過的事情。沒有經歷過這些事情並不會使得人生因此不完滿,相反地,真正有缺憾的是那群盲目達成這些「里程碑」卻仍然感到空虛寂寞的人。
文溫德斯最新的電影《我的完美日常》就描寫到一位日本單身中年大叔的完美日常,看完電影後大家一定不會認為主角的生活是有缺憾的,相反地,我們會羨慕主角的生活為何能夠如此富足、豐滿。每天準時起床、為植物澆水、出門工作、下班後去澡堂洗澡、去同一間餐廳吃飯、逛書店、回家讀點書後睡覺。這樣一個人的生活也能富足且完滿,因為沒有進入婚姻並不是缺憾,每個把握當下、認真生活的瞬間,才是讓人生圓滿的關鍵。
還想看更多產品嗎?快來官網看看:https://www.jotomall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