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社群網站上似乎出現了許多與心靈成長課有關的討論,小編不禁開始思考這反映了當代人怎麼樣的一種心靈狀況,或者是對於生活處境的不確定。不過從以前開始,和心靈勵志有關的暢銷書就一直是書店的排行榜前幾名,語錄類的作品也長期霸佔排行榜。今天就讓小編與您分享人生的下半場,該如何做自己的良醫。
要說語錄書籍最近才出現一定是觀察上有所偏誤,老牌的心靈成長作家如蔡康永、侯文詠的作品一直都是排行榜上常見的人物。許多翻譯書籍,如來自美國頂尖大學(哈佛大學、耶魯大學)管理學教授的自我管理術等,都成為大家口耳相傳的作品。
最近如《原子習慣》或是《底層邏輯》在排行榜上蟬聯數周,小編不禁在想,這樣的現象究竟是福是禍?在這個大家不看書、都在看短影片的時代,大家書架上難得放置的書都是一些心靈勵志的工具書,教大家如何自我規訓,讓小編內心五味雜陳。
如果大家紛紛把自己的退休生活想像成原子化的、自己對自己負責的樣子,那大家的中年焦慮一定會很嚴重,因為必須不斷地積累資產、相互比較,以確保自己的退休生活能夠穩定順遂,不過我們是否能夠想像另一種人生的可能呢?
有句英文的諺語說道: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. 意思是撫養一個小孩需要全村莊的力量。我們不能忘記人是社會的人,當社會逐漸走向高齡化,我們是否也能說,要照顧一個老人,也需要傾全村莊之力呢?我們是否能想像一個社會性的退休生活。
如果不把所有的壓力往自己身上攬,大家或許就不用那麼焦慮,人生到了中場,應該要學會如何珍惜自己既有的友誼,然後知道自己從來就不是也不該是一個人的。人生的下半場,知道自己是一個社會的人,便能讓自己不再那麼焦慮。
還想看更多產品嗎?快來官網看看:https://www.jotomall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