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物共存在一顆星球上,按照各自的生活節奏在這個地球上棲居。我們每天不可避免地會與他人、與其他非人(動植物甚至是礦物、病毒)相遇,相遇之後我們應該如何反應?怎樣才是維繫這段關係最好的方式,這是哲學領域一直以來思考的問題。本周就讓小編與大家聊聊我們日常生活中的「倫理學」。
小編對於倫理學的興趣與訓練,其實並不是源自於哲學課堂,而更多是在探究其他問題時發現我們終究是要討論「關係中怎麼互相對待才比較好?」把他人視如己出,當作是自己一樣來互動,或是其他種方法。
最吸引我的是生態女性主義者對人物倫理反思,實在讓我收穫非常多。例如《野犬傳命》提到澳洲原住民透過傳命(Dreaming)作為一個連結澳洲原住民與野犬關係的概念,我們與非人生物之間的關係距離並沒有那麼疏離。
同時,生活在這個氣候劇變、生態系統遭受嚴重破壞的地球,Donna Haraway就曾經以「製造親屬,而非製造孩子!」進行跨物種的親緣倡議,這個地球已經不需要更多新生兒,我們需要的是重新與已經在的人、與萬物重新連結。
在這個越來越”原子化的社會”,Sherry Turkle就以《在一起孤獨》描繪科技時代的我們,看似有更多方式聯繫彼此,但我們多數時候卻是在一起孤獨。人際關係之間似乎缺少了某種質的提收。
我們要如何與他人相處,我們該如何與動植物礦物甚至是病毒共處,我們該如何在充滿風險、不確定性與危機的地球上自處,又相互依存,是新世紀倫理學非常讓我感到興趣的主題。不知道你們怎麼想呢?
還想看更多產品嗎?快來官網看看:https://www.jotomall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