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氣越來越炎熱,每天的氣溫與紫外線都在提醒我們愛護地球的重要性。選用比較節電的家電、出門自備環保杯、餐具與碗,使用電子載具,這些微小的行動都能夠對這顆地球帶來正面的幫助。不要說「我再怎麼環保,也比不上那些浪費能源的人!」小編相信如果我們都從自身做起,這個社會就會有改變,那些碳排大戶就會感受到社會的壓力。不要因為這世界有壞人就放棄當好人的機會,今天就讓小編與您聊聊照護地球與生活吧!
小編最近剛重讀了Annemarie Mol的《照護的邏輯》深受感動,Mol以荷蘭對於糖尿病者的照護為例,說明在賦予病患選擇之外,我們還能夠做什麼?在以前醫病關係可能是家父長式的醫生支配病人的關係,只有醫生有選擇,病人只能服從。這種觀念在最近有所改變,開始強調病人自主決定的權利。從只有醫生能選擇,到病患也能選擇,這不是很好嗎?
然而Mol認為,無論是醫生選擇還是病人選擇,都是一種「選擇的邏輯」,強調每個做選擇的人有其自主性,因此他必須為自己做的選擇負責。如果他沒有好好遵從醫囑,因此身體狀況每況愈下,這也是他自己的選擇。Mol認為,難道我們沒有別種方法嗎?我們其實是有的,這也就是他提出的「照護的邏輯」。
照護的邏輯不願意捨棄任何一個人,即使他是少數、不服從的麻煩製造者,照護的邏輯會謹慎地將病人分類,分類的目的不是能夠鎖定目標客群創造商機,而是為了讓照護的品質更好。此外,照護的邏輯強調身體的重要性,我們不可能排除自己的身體置身事外,而是必須持續與身體協商。最重要的,照護的邏輯接受失敗的可能。
Mol非常生動地點出生活的不確定性,以及有時候就會不如人意。如果人有選擇,人會選擇沒有病痛,糖尿病患者會選擇不要患病,環境工作者會選擇沒有全球暖化。問題就是很多事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,世界充滿變數,生活是相當黏滯的,因此我們與其不斷追究「為什麼失敗?誰造成現在這樣的失敗處境?」更睿智的想法是「所以現在能做些什麼?」
因此,面對不斷發燒的地球,我們比起哀嘆不斷挫敗的現況、想辦法找出一個人來責怪,我們不如停下來想「所以在現在的條件限制下,對於環境好的照護是什麼?」因此設下實際的目標,並透過行動來不斷找尋「所以現在可以做什麼?所以我可以做什麼?」不放棄是照護的邏輯最有挑戰的地方,面對不斷挫敗的處境我們仍能保有積極性,思考現在可以做什麼?
還想看更多產品嗎?快來官網看看:https://www.jotomall.com/